石斑鱼苗种的培育技术


  一、培育条件 
   常用玻璃钢水槽、水泥池或网箱培育鱼苗。容积5立方米~50立方米,水深1米~2米,容器呈圆形或长方形,避免阳光直射,用遮光帘控制光照强度在20000lx~30000lx以下。适宜水温为24℃~28℃,应防止日夜水温的剧变。培育环境安静,水质清新,微流水,最好是持续供应经过滤的海水,pH7.8~8.4,溶氧量5毫克/升以上。前期培育鱼苗,小水体放苗2万尾/立方米~10万尾/立方米,大水体1万尾/立方米~3万尾/立方米,后期培育密度应适当减小。鱼苗全长10毫米时培育密度不大于1万尾/立方米,超过10毫米后为500尾/立方米~1000尾/立方米。
   二、饵料系列 
   仔鱼孵出后第4天起开口摄食,但卵黄囊尚未消失,处于内源性营养与外源性营养并存的混合型营养阶段。卵黄囊消失后就出现仔鱼危险期。如不能及时提供足量的适口饵料,仔鱼就会大量死亡。青石斑鱼卵黄囊期仔鱼到幼鱼的发育过程有三个饵料转换期:卵黄囊期仔鱼到晚期仔鱼,由内源性营养到外源性营养的转换期;晚期仔鱼到稚鱼期,由食小型浮游动物到食大型浮游动物的转换期;稚鱼后期和幼鱼期,是以底栖饵料为食的转换期。与其相对应的饵料系列是:牡蛎受精卵和幼体—轮虫—卤虫幼体—桡足类、卤虫成体—糠虾和鱼、虾、贝肉糜。由于牡蛎受精卵及担轮幼体大批量供应有困难而限制了石斑鱼苗培育的规模,现已用S型和SS型超小型轮虫取代之,作为石斑鱼苗的初期饵料。可在仔鱼开口前数小时,投放S型轮虫10个/毫升。赤点石斑鱼孵出后第4天~8天的仔鱼,对轮虫的摄食量在日出后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大。但摄食高峰出现在13∶00~15∶00时,光照强度为1200lx~2100lx,这个阶段的日平均饱食量为19.6个~44.2个轮虫,日平均摄食量为109.6个~247.8个轮虫。饲育100万尾仔鱼,从开口到8日龄,每天至少要供应1×108~25×108个轮虫。在上述投喂浮游动物期间,应采用“绿水”技术,在水体中加单胞藻,密度维持在10×104~25×104个细胞/毫升,以强化培育、改善水质和水体生态环境。
   三、日常管理 
   前期培育的头7天~10天最好采用静水微充气培育。加“绿水”时,添加量不宜过大,否则会因藻类繁殖过剩而导致仔鱼气泡病的发生。静水培育期间,每天都应定时换水,换水量为苗种培育器容量的1/4并逐步增至1/2。平时注意清底,每日定时进行。全长7毫米以上的仔鱼会发生互相残食现象,从而大大降低苗种培育成活率。为了避免互相残食现象的发生,应采取一系列培育措施。首先是应按仔鱼大小进行分池培育,每隔5天~7天分选一次;其次是提高投饵的频度,每日投饵4次~5次;第三是应合理培育密度,全长约10毫米仔鱼培育密度小于10000尾/立方米,仔鱼全长超过10毫米时培育密度为500尾/立方米~1000尾/立方米;第四是在水体中设置掩蔽物,如底部投放塑料管等可减少互相残食。此外,在石斑鱼苗种培育管理中还应根据他们的早期生活史、分布水层、生长和食性等特点合理安排,妥善处理。幼鱼期转为底栖生活,有时会出现群体过度集中的现象,应保持流水培育,调节水温,可以防止上述现象的发生。
标签:
  • 石斑鱼养殖
  •  
  • 石斑鱼养殖技术
  •  
  • 石斑鱼养殖方法
  • 更多栏目最新
    石斑鱼最新养成技术总结及养殖效益分析
    石斑鱼最新养成技术总结及养
    网箱养殖石斑鱼   石斑鱼养殖因其利润空间大成为养殖
    石斑鱼的养殖成本及利润
    石斑鱼的养殖成本及利润
    石斑鱼为我国南海沿海养殖的重要经济品种,南海四面环
    石斑鱼内陆生态养殖新技术
    石斑鱼内陆生态养殖新技术
    该项目实现了全套高度节水型、健康型、环保型、实用
    强化营养,降低互残,提高石斑鱼苗成活率
    强化营养,降低互残,提高石斑鱼
    文/海南正强 朱行超 前言:由于近几年病害多、虾难养,不少